快捷导航
本帖最后由 地金网北京站 于 2016-11-28 14:41 编辑


两天狂吸500亿! 一日七地王! 楼市大巨震!

两天!四地!五百亿!广州:204亿!一日七地王!

广州迎来了本年度最大规模的土拍大战,一次性推出10宗地块,超40家房企、9小时、总轮数1134轮,抢出七区域地王,一日吸金超204亿元!


武汉:迄今为止武汉出让总价最高的地块

同一天,武汉17宗地块的土地拍卖开拍。武汉汉阳的杨泗港新港长江城地块,最终被平安以110.65亿元拿下,楼面地价折合13587元/平方米。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武汉出让总价最高的地块。

长沙:长沙地价首次突破每平9000

竞拍114轮,成交总价28.9987亿元,溢价率180.03%,折合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9240.8元。也是在昨天上午,长沙地产圈最受关注的梅溪湖“B-39地块”最终被厦门建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这也是长沙地价首次突破每平方米9000元。

福州:遭遇“熔断”

此前一天,福州推出15宗土地,总起拍价为80.85亿。其中9宗宅地经过大房企们近2小时鏖战,8宗地块达到“限价标准”,遭遇“熔断”,总成交金额超过117亿元。

两天,四地,500亿到手了。

抢地的又是同一拨人

据了解,福州土拍房企名单几乎与广州土拍名单一模一样:包括恒大、万科、泰禾、华润、碧桂园、金辉、正荣、建发、招商、中海等30家左右房企。

明眼人也都看得出:现在能够进入土拍市场的都是有钱的房企。

以广州土拍为例,要求每宗地缴纳50%保证金,动辄上10亿的保证金。比如保利地产,几乎全部地块都报了名,匡算下来得交上百亿保证金。

在武汉的土拍现场,最受人关注的位于汉阳的杨泗港新港长江城地块,引发了包括中建越秀联合体、招商、华润、平安在内的7家房企争抢。竞拍过程中,平安叫价最强势,数度单次加价超过1亿元。最终,该地块被平安以110.65亿元拿下。

面对疯狂的抢地,盛世中的蝼蚁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沉默是你的告别,沉默是你唯一拥有的权利。

广州市国规委:体现了调控的结果

很多人疑惑,既然都调控过了,新规矩也定了,为什么还能这样地王四起?

昨日,广州市国规委在官方微信号回答了这个问题: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这些拿地的房企都是按规矩来的,地块成交价格均在限制的价格之内,这正是体现了房地产调控的效果。

5种调控高地价的政策包括:

一是采取了提前公告,全市各区土地统一集中挂牌的做法;

二是商品住宅用地出让采用“限地价、竞配建”方式,当报价达到最高限制地价后,竞买方式转为竞配建人才公寓或拆迁安置房,实现了平抑地价、解决人才住房需求和政府拆迁安置需求的共赢;

三是在保证金缴纳比例、出让金支付时间等方面加大了收缴及审查的力度;

四是要求在广州市竞买商品住宅用地从事房地产开发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资金、资管计划配资、保险资金,否则将导致竞买失败、没收竞买保证金、三年内禁止参加我市土地出让活动;

五是优化土地供应空间结构,中心区地块与外围区地块搭配组合出让,满足各类型消费需求,助力我市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从上面条例看,各大企业的确是按规矩来的,特别是缴纳保障金这块可以说大出血。

比如武汉那块地,起拍价65.144亿元,竞买保证金同样是65.144亿元,已经齐平了。重要的是,出让文件规定,竞买保证金应不属于银行贷款、转贷和募集资金的承诺书及商业金融机构的资信证明。

但是对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他们该拿的还是拿。

楼市调控二次升级

11月23日,福州市政府日前下发楼市调控通知,要求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提高到50%,在限价措施方面,将所有楼盘备案价格上涨幅度由上一轮调控要求的10%以内调整为“零增长”。

今年10月3日和11月15日,武汉市先后两次升级楼市限贷限购政策,并对土地出让设定封顶价,为过热的楼市降温。不过武汉楼市热度还是不减。

还有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都陆续出了新的调控政策,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只是第二轮调控收紧的开始。此前重点调控的多个城市,一旦房价涨幅难降,均将继续采取收紧措施。

除了限购限贷,针对土拍的调控政策也升级。南京和广州近日都发布通知,对参与土地拍卖的开发商,要求必须用其自有资金拿地,不得采用银行贷款、信托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等来源。这意味着房企拿地必须使用自有资金。

监管层方面,11月12日,据上证报消息,近期银监会下发通知拟对房价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以及理财资金是否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检查内容。

开发商或为下个周期囤地

房价或并未实质降温,开发商或看到了其中的“有利可图”,地王不止也不无道理。另一方面,这或许与开发商对未来楼市判断有关。

一些分析表示,此轮楼市降温代表小周期的结束。国内一知名券商在进行了一项国际比较研究之后,得出结论:中国房地产的大周期没有结束,至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还会上涨,且涨幅会超越我们的预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部分城市土地出让条件变化来看,也正在逐渐征求房企的意见。因为过于复杂或苛刻的出让条件,会间接推高房企拿地成本,尤其是地价测算成本。积极做好土地储备是目前房企的一个战略考虑。

他还表示,从实际情况看,后续可以通过在招拍挂市场主动拿地、积极并购其他房企项目、参与旧城改造来获取土地开发资格等。预计此类土地会在2017年末到2018年陆续形成可售房源,这也和此类房企对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周期的走势判断有关。

高善文:一线房价还会翻倍涨 投资地产仍致富
高善文博士在《首席对策》专访中表示:随着金融调控措施的出台,房地产市场的成交和价格的动力也在明显的衰减,下一步的关键问题,去设法增加土地的供应、增加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新开工来满足还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之中的需求,为了稳增长,一个不可避免的措施就是扩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另外一个,汇率的高估还是要继续修正。

对于投机性买房的资产配置需求,他表示:“ 现在的一线城市以及一部分的二线城市,供求仍然紧张,众多二线城市,尽管有限购、限贷,但是总体的限制还不是那么严。从投机性购房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结合他在专访之前的演讲,一线城市房价仍有翻一番的空间,他的逻辑在于:判断房价的走势最为关键: 即每个城市的在校小学生人数的增长比例,因为在校小学生人数与房价涨幅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全国在校小学生人数平均涨幅1.5%,深圳8%,北京7%,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房价涨幅相反,因此收入不能解释房价上涨原因。2012年之后适龄小学生增速转正。 15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春夏之后,全国普遍的房地产库存将基本去化结束,如果没有大的金融收紧和宏观动荡,意味着2018年夏天之后,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将再次普遍上涨。而2015年以来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暴涨,只是2018年夏后全国范围房价大幅上涨的预演。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泡沫大,但有限土地的供应,人口的涌入,一线城市房价仍有翻一番的空间。

近日特朗普公布施政纲领,提出未来美国实行以减税和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为主的财政政策,并且特朗普似乎对低利率持排斥态度。您认为特朗普的态度将如何影响美国未来的经济走势和美元汇率?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几何?高善文接受《首席对策》专访时强调:特朗普在很多时候也是把矛头指向中国。应该说对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会造成,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贸易秩序,而且很可能在半年、一年的时间之内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会大大的加剧我们经济底部形成的不确定性,也很可能会延缓底部出现的时间。



中国房价不会暴跌的真实原因

中国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这个答案谁知道呢。要是知道的话,不就可以赚大钱了吗?但这不妨碍探讨中国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价格长期高估的问题,从中找出哪些因素可能是促使楼市估值偏高的主因,哪些因素可以成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诱因。

为什么房价被推高,因为还有投机的价值?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A股高估值现象 ,认为流动性溢价是导致估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好,则溢价水平可以相对低。股市中可以用换手率来反映流动性好坏,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换手率水平居全球主要股市之首,尤其是2015年的换手率奇高,主板换手率超过6倍(年交易额与平均可流通市值之比),中小板超过9倍,创业板则超过12倍。而且,创业板的估值水平高于中小板,中小板又高于主板。

今年以来,A股的换手率大幅下降,主板降至2.6倍,创业板也不足7倍,同时股价也大幅回落,但换手率还是高于全球主要股市的水平,A股剔除银行股之后,估值水平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仍然高出很多。

国内的房地产交易同样也是非常之大,据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5.9%。从全球看,中国的房地产交易量也是最大的,仅北京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就超过日本。

一个市场如果交易活跃,说明这个市场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过度活跃,则说明投机性较强,投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差收益,股市、期货市场如此,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股市换手率如此之高,本质上是短线投机,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差收益。而购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住,另一个则是同感投资来获利。国内居民家庭在资产配置上,大约三分之二配置在房地产上,远高于大部分国家居民的房地产配置水平,这也说明国内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偏好远胜于其他金融资产,同时,房价高估问题也必然存在。

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访谈中说,“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同时,他也首次提到“房地产泡沫”,表明了高层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对获取价差的偏好,与交易的偏好是一致的,这是否与东亚国家的文化特性有关呢?比如,全球金融中心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平台,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就有东京、香港、新加坡(属于华人圈)和上海、深圳等。此外,澳门的博彩业收入也是全球第一,远超拉斯维加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BAT,实际上通过做大平台来确立它们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国企品牌的超强企业屈指可数。因此,中国人对于追求价差的偏好,或是大于创造价值的偏好。

房价为何降不下来?因为有一种“隐形刚兑”抬高价格

刚性兑付不仅存在于信托产品、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领域,其他资产如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实际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隐形刚兑”现象。比如,壳资源价值的存在实质上就是“隐形刚兑”,即再差的壳公司也会因为有潜在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从而维持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中国股市26年来,退市的公司屈指可数,小盘绩差公司的平均涨幅远大于指数的涨幅。

那么,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隐形刚兑”呢?实际上也是存在的。比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现象长期存在,如果按照市场化原则降价销售,库存是可以化解的。但事实上,当地政府会干预房价,前期购房者也会反对降价出售。因此,楼市降价之路困难重重。

然而,最大的“隐形刚兑”还是来自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比如,2010年就推出房产税的试点,迄今仍未实施。今年年初,为了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还降低了首套房的首付比例。

为何政府一定要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呢?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能够带动的行业最多,如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家电、家具等,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回报。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购房者采取银行借贷方式购房的,只占所有购房者的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国目前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占住宅总市值的比重只有10%左右,这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在居民杠杆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鼓励居民购房是可以让居民加杠杆、企业和地方政府去杠杆,且这是有空间的,不过,前提是房价不能出现大跌。

“隐形刚兑”其实就是降低了市场信用风险,使得信用溢价水平大幅降低。尽管政府一直试图打破刚兑,但就目前体制而言,似乎并不支持打破刚兑,更何况在稳增长的既定目标下,必须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低利率,同时财政政策也必然是积极的。

只要央行不收紧货币政策,购房仍是货币保值的一个大招

2016年年初担心两件事,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通胀跃升。目前看,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贬值的主动权在央行,所以,近期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上升,央行趁势下调人民币汇率。目前看通胀压力不大,那么,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就低了。只要利率不上行,那么,对房价就不构成利空。

从我的判断看,央行会采取渐进式贬值的方式来调控汇率,或是退三进二,温水煮青蛙,同时也打击投机资金,使得投机资金无所适从。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国内外汇流出的总规模,同时又能使得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逐步增加,从而缓解贬值预期带来的资本外流的风险。

从目前看,本轮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说明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渐进式贬值的路是走得通的,对经济的冲击也会比较小。同时,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小幅贬值及温和通胀,都会对房价有支撑作用,因为持有房地产也是应对通胀和贬值的一种保值手段,前提是资本不出现明显的外流。

有政府调控的经济,不必过度担忧房价会大起大落

纵观9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爆发全球性或局部性经济危机的频率比之前历史上降低了很多,原因在于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调控经济。相对而言,中国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西方国家更大。

从过去一年来看,政府显然已经加大了风险管控力度,如权威人士在去年5月25日的人民日报访谈中就提出,“防风险也是稳增长”。因此,稳定房价肯定也是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大重要任务。

就目前而言,确实很难预测房价何时会跌,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房价存在泡沫。管制导致价格扭曲,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管制也能维持扭曲的价格。对于城镇化去库存之说,我并不看好,因为以目前的房价水平,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之后,也买不起房子,农民工市民化不会提升城镇化率,其作用只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但代价是增加政府的负债。至于城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已经是后期了,因为流动人口数量已经净减少。

因此,房价持续上涨的背后因素,已经从过去的人口现象,转为货币现象,货币的规模、松紧度、货币的流向成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目前看来,货币总量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今后,只要不出现意外事件,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的格局不会变化,房价高位盘整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结构性上涨的概率会大于整体上涨的概率。也就是北上广深等这些率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对房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更多的地区会因为传统产业的过剩而导致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从而房价也难以得到支撑。

从政府部门的调控目标看,一定是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尤其是房价大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但即便通过加大管治力度和范围以避免发生金融风险,也难以避免房价的最终下跌,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很难预测今后引发房价大跌的导火索是什么。尽管加强管治是控制风险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也免不了会挂一漏万、防不胜防。

综上所述,年初至今,人民币贬值和通胀预期这两大因素对房价的负面影响似乎已经消除,目前似乎看不到导致短期房价下跌的因素,今明两年估计总体不会下跌。今后,估计管制的力度和范围都会增加,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但是再多的管制其效果也是挂一漏万,房价的下跌就难以避免。

中国房价能不能暴跌,答案是不能?

在中国相对封闭的货币环境中,过度的储蓄资金要寻找更高回报,很自然地就会流向股票和地产市场,形成所谓的泡沫。泡沫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破裂,小泡泡需要时间才能成长为大泡泡,大泡泡需要时间才能成为要破裂的恶性泡泡。

那么,短期之内,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裂呢?

然而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金融发展研究院田利辉认为这完全有可能。泡泡无论多大多小,只要有人狠狠地踩,就会破裂。从地产大佬看空楼市,到李嘉诚的大面积抛售,再到杭州的降价,似乎形成了房价近期会下滑的预期。

房地产不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投资品。作为投资品,购买者的典型心理是“买涨不买跌”。倘若形成房价下跌的预期,那么购房者将会“持币待购”。
如果出现库存过大,高度负债的房地产商需要抛售还债,就会出现房价下跌的事实。一旦购房者的预期被认证,购房者会增加房价下跌的预期,继续“持币待购”。然后,房价继续下跌。

倘若政府不对市场进行任何干预,这时的房价会迅速滑落,出现不少开发商倒闭,然后是银行出现大批坏账。然后,银行信贷全面收缩,企业也将收缩投资和生产,开始解雇职员,使得失业问题恶化。同时,投资者会抛售房产,通胀会变得严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或会出现全面衰退。

在西方,当经济衰退时,政府或者央行会推出经济刺激政策。过去,称之为凯恩斯主义;现在,实施的是“粗调”的后凯恩斯主义。否则,光靠着纯粹的市场调整下,经济在短期内难以爬出衰退的圈子。在美国大萧条时,必须承认在美国经济的复苏中,美国政府的注资救市举措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功不可没。

当然,危机的最佳应对方式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中国需要在现在需要去适度引导市场。最好的管理方式是预期管理,而不是事后补救。最后需要重申的是,中国房价不能暴涨,更不能暴跌!

李嘉诚策略出现摇摆?一边看好中国经济一边抛售物业
李嘉诚再度卖楼套现!就在10月26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地产发布公告,将以200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其拥有的上海世纪汇广场,创出整个中国乃至于亚洲的单一物业交易记录。这次交易将给长实地产带来54.3亿元人民币(约合62.2亿港元)的收益,预期交易将在2017/2018年前后完成。

如今,李嘉诚在内地持有的投资性物业面积只剩下了15万平方米,仅相当于21个足球场大小。

套现金额达上千亿

在过去数十年间,地产业务成为李嘉诚在内地获取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长和系”的总市值高达1.222万亿港元,成为香港第一大家族性财团。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上市之初,长江实业市值仅1.57亿港元。

“长和系”是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所构建的企业集团的总称,集团核心为两大上市旗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2015年1月,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合并后分拆为长地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当年6月3日,长地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全数接手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全部地产业务,总物业估值达到4201亿港元,由此成为香港地产商中的航母。

根据长地2015年年报,目前,长地拥有约1360万平方米的可开发土地储备(不包括农地及已完成物业,但包括发展商于合作发展项目的权益),其中约70万平方米、1250万平方米及40万平方米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事实上,出售上海世纪汇广场并不是李嘉诚家族第一次抛售的内地物业。上海物业出售最早开始于2013年10月,当时李嘉诚以11.55亿美元的高价将一年前刚刚收购的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一年后,李嘉诚持股7.84%的新加坡房地产基金亚腾资产管理(ARA)以15.4亿出售了上海黄浦江西岸虹口区的盛邦国际大厦。李嘉诚从此笔交易中获益近三千万。

同年4月,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香港盈大地产以72亿港元卖出北京盈科中心,长江实业子公司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写字楼,并全部出售已持股多年的的长园集团股权。有机构统计,李嘉诚近三年套现内地资产金额达到上千亿元。

根据李嘉诚几十年的投资特点来看,有专家认为他也许是从近两年政府的声音及政策中嗅到了房地产发展走向,国内政策环境已经不适合投资房地产,所以早早抛售内地房产,选择海外置业。

战略出现摇摆?

低买高卖,这是李嘉诚一贯的生意经。李嘉诚在2015年6月曾经说过,在香港买不到地,是因为超出集团预算,要计算“面粉价”和“面包价”,如果“面粉贵过面包”,就不会买,因为要为股东争取利益。

但在2016年,香港地皮处在高位之时,李嘉诚再次购入地皮的做法,有违其一贯的低买高卖策略。这令外界有点摸不清他们的套路。

9月中旬,香港地政总署公布,九肚丽坪路住宅地以19.53亿港元批出,中标财团为长实地产,此次楼面价格为每平方尺8001港元,较估值上限高出约33.4%。而长实上一次拿地要追溯至2012年11月,当时以超过29亿港元,投得马鞍山落禾沙彩街限量地。

而据彭博6月份报道,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一个事实,一直看好中国经济。即使中国经济陷入了25年最低增速,我还是要为中国经济投下了信任票,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光明。这是撤资风波之后,李嘉诚第二次公开表态看好中国经济。

坚持低买高卖的策略,是每一个商人最理想的状态。但人们疑惑的是,李嘉诚近些年不断在内地和香港抛售物业的做法,仅仅只是从商人角度出发?这些做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一边抛售内地和香港物业,一边说继续看好中国经济,从目前的态势上观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李嘉诚家族企业如何规划他们在内地和香港的产业布局,似乎出现了战略上的左右摇摆。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1-28 14: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除了绿城,还有30+房企分食代建业务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5-18 19:36 , Processed in 0.494091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