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不良资产”黄金时代到来:传统市场赚翻,互联网玩家却举步维艰

对于这个壁垒极高,盘根错节的江湖,互联网玩家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2016年,银行开始慢慢吐出“不良资产”这块肥肉。从2017开始,不良资产慢慢发酵,市场逐渐觉醒。
  2018年进入不良资产的黄金时代,几乎成为从业者的共识。
  然而,这个堪比房产的巨大金矿,却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2017年,我们一年只投资一个亿,赚了2000万。”某传统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的负责人徐冰称。
  一边的传统市场赚得流油,而另一边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却寸步难行。
  “融资困难,项目推进难,这片江湖水太深,互联网很难改变。”专注不良资产投资的罗叶称。
  如今,黄金时代到来,互联网玩家是否有了新的机会?
  01黄金时代
  “不良资产的黄金时代,现在才算真正到了。”徐冰称。
  实际上,2016年前,银行并没有将不良资产放出来。
  “行业现状是,部分银行会通过假出表,把资产卖给资产处置公司,然后再偷偷回购回来。”徐冰称,“银行处置能力不行,但也不想把肉吐出来。这导致大量的不良资产烂透在系统内。”
  但在2016年的3月份、4月份,政府先后出台了56号文和82号文,严格限制了这种假出表和代持业务。  
  监管继续加持,在2017年,监管处罚了依然做假出表的130多家银行。
  此时,银行才不得不将肉吐出,给民间资本进场的机会。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崛起,给了不良资产行业巨大的养料。  
  “现金贷的坏账率,在10%左右,这些基本要靠电催。”罗叶称。 
  传统资源放开,新的资源进入,不良资产开始了集中爆发。  
  而在2017年,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的行业确实收获满满。
  “我们团队不超过26人,一年赚了2000多万。”徐冰称,整个行业就是一个闷声赚钱的状态。
  他们的模式也极为简单粗暴:从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手中购买资产包,要么自己处置,要么低买高卖。
  行业有多暴利?
  徐冰举了个例子:他们从某银行花了400万买了一栋会议楼,一个月之后,旅游局就说要在这里建度假村。
  会议楼转手就被卖了1700万。
  “不良资产的市场体量,近乎可与房产相媲美。”徐冰称这个市场,大到难以想象。 
  就拿银行的不良资产来说,官方的数据,每季度1.6万亿左右。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算上过往的,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在10万亿到13万亿之间。
  再加上消费金融、信托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领域的不良资产,规模惊人。
  如此巨大的市场,确实是一片亟待开发的金矿。  
  02创新者的窘境
  一边是,传统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另一边,还有一批互联网玩家,一直试图用技术颠覆行业。  
  但他们,走得举步维艰。 
  2017年,曾经掀起一轮不良资产创业项目的融资热潮,但目前,却声响寥寥。
  “现在绝大多数的创业项目,都活得不好。”曾专注投资这一领域的资深投资人罗叶称,很多公司新一轮的融资都无法敲定。 
  “大家都号称提高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但实际上,极为有限。”罗叶曾经去多个项目考察,大家的情况都不容乐观,甚至不少模式成了伪命题,隔靴挠痒,并不解决行业痛点。
  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主要有几种模式。
  一类是,以撮合业务为主的平台。 
  “这个模式,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罗叶称,比如购买一个资产包,然后将资产分拆,分配给最合适的处置方。
  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难题。  
  平台在拿资产包这件事情,实在是毫无优势。
  “平台能认识几家银行?好资产轮得到平台去撮合吗?”资芽网创始人张洛夫对此并不看好。
  于是,第二种模式浮出水面。  
  平台尝试在撮合之外,再进行一些数据积累,开始做“信息修复”。  
  “一个老赖,可能在4个平台上借了钱,留的是一个手机号,但我有他第5个平台上留下的新电话,就可以找过去。”搜赖网贺国称,他们在催收过程中,不断补全数据,数据越多,催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搭建数据库,用大数据来改变催收行业,看起来确实是性感的模式。
  但是,这条路被突如其来的政策拦路隔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规律,对于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即算“情节严重”。
  这让信息修复的想象空间,受到致命打击。
  “现在催收行业非常不好做,要完全合规,信息修复这个事情都不存在了。”罗叶称。
  而第三种模式,成为“终极想象力”。 
  “几乎所有的创始人,都会给投资人讲一个故事,就是风险定价。”罗叶称,这确实是不良资产出资中最大痛点。
  现在,很多不良资产包,都是“肉和骨头”混搭着卖,良莠不齐。  
  如果能对每个不良资产进行风险定价,银行知道该卖的价格,买家知道其中的风险,不良资产市场将会高效流动起来。
  但是这几乎是个遥远的梦。 
  “一般不良资产的出售方,都非常强势,他们能提供的数据有限,且真实性都很难考究。”某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的负责人称。
  同时,资产错综复杂,统一定价实在太难。
  三个模式现在困难重重,新的模式尚未出现,行业呈现一片低迷状态。  
  03传统淘金者
  “有时候我们甚至怀疑,互联网+不良资产,是否是伪命题。”徐冰称,因为他们发现,不良资产处置是一片草莽江湖,人在其中的作用极大,“恐怕暂时很难被技术取代”。
  “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主要的门槛,就是人。”徐冰称。  
  首先是团队壁垒。
  团队中需要有法务、财务、金融、不动产方面人才。
  以法务为例,就颇为稀缺,年轻律师,对不良资产处置不太懂,而大牌律师,又不太可能进入这个行业。
  另外,人脉资源壁垒很强。
  以购买抵押物未来,从上游端的四大银行,到公检法、国地税、土地局、房管局,都需打通关系。
  如此,可以在10分钟以内了解一个不动产的现状;否则中规中矩请律师、开调函,可能一两周还出不来。
  这些,都是对人的“硬性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资金门槛,你需要大体量、且持续的资金。  
  比如购买债权包,最小的包可能也有5000万,而资金可能两三年都无法退出。想要和银行等资产出售者打好交道,还需要每个季度都持续性地买包。“如果只能购买一次,银行犯不着和你深入交往。”
  所以,资金实力都是至少亿级以上,才有可能撬动此事。  
  跨越了上述3道槛,才算是进入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有趣世界。
  这里是一片规矩林立的江湖。  
  比如,购买资产时,招投标中的明面竞价上,就暗藏诸多玄机。
  银行定价之前,一般会将包开放给某地区3家买主,各家尽调之后,给银行估值,这样银行心里就有了大概价格。
  但这完全是一场博弈游戏。 
  有时3家会联合起来压价,让银行误以为资产包不值钱,而调低价格。
  3家尽调之后,会有一个数值区间,这个数值是各家的商业秘密,最大底牌。
  在跟银行报价之前,各家就开始喝酒聊天,互相探价。就像玩德扑一样,不停地猜对方的手牌。
  而各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压到最低价”,并获得包。
  比如价格比对方多一二百万,会是一场漂亮仗;而同样一个包,价格比第二名高出来一两千万,可能会吃了闷亏。
  “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江湖,互联网如何进得来?”徐冰称。  
  张洛夫曾了解一个案例,有人给资金方引荐了一个资产方,最后见面发现发现对方是二手中介,一个资产背后有47个中间人。
  行业的现状是,不良资产的互联网渗透率极低。  
  现在突破较大的,是电催领域。
  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一些行为分析,确实可以提高催收的效率。
  比如,电话之前,先给用户发一个短信,说明逾期情况和可能的处理方式。根据用户阅读短信的快慢等行为模式,可以判断客户的意愿,并匹配不同的催收员和策略。
  除电催以外,其他环节的标准化尝试,都遇到了阻碍。  
  不良资产中,太多信息无法摆在面上,大数据的应用,又涉及太多的非标因素。
  “在某村子,没有WiFi,传个资料都需要找年轻人帮着传的时候,还谈何技术渗透?”张洛夫谈到,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和习惯培养过程。
  “互联网繁不繁荣,要看传统行业繁不繁荣。如果市面上没有人做不良资产投资,线上业务就是空中楼阁。”徐冰称,好在现在市场本身火了,给了互联网更多的机会。
  对于这个壁垒极高,盘根错节的江湖,互联网玩家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3-29 15: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11-16 10:07 , Processed in 0.500331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