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本文译自Michael Halloran的博文P2P&Marktplace Lending,原作者是来自旧金山的天使投资人——主要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同时也是Funding Wonder,Snapp的核心顾问。于2007-2014任Morgan Stanley副总裁。

在线借贷行业将会迎来一个重要的活动:4月13-15日,LendIt USA大会将会在纽约举行。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我们应该来探讨一下P2P借贷。
在我看来,P2P作为财经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比支付、数字银行和数字货币等其他财经技术领域更加有趣,更具创新性。

P2P具有破坏性,而且它也是一个已经经过证明的理财手段。对于借方来说,它的优势是利息相比传统商业贷款更低;而对于有点闲钱想要投资的贷方来说,P2P的利息又高于传统的银行存款。P2P企业也都是以科技为导向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人才和工作环境也明显有异于传统银行。
但是同时,我还想要指出人们对于P2P行业的一些错误认知。

最近媒体对P2P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因此大多数读者都对P2P有了一定的认知。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我想向你推荐一个非常不错的博客,这就是Peter Renton的LedAcademy。

Pter Thiel在他自己所著的《Zero to One》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重要的事实,你非常坚信,然而却很少有人与你有同样的观点?”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许多有关P2P的东西:
首先,很多人弄错了一点:P2P借贷并不等同于真正的P2P。这种误解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要知道这个产业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大型投资机构,而并不是普通的个人投资者。

例如,Prosper的投资群体中,三分之二为投资机构,只有三分之一为个人投资人。
除此之外,一些媒体人认为,传统银行的地位受到了借贷市场的挑战。例如2014年Lending Memo上曾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Wells Fargo为何对P2P借贷感到恐惧(Why Wells Fargo Is Terrified of Peer to Peer Lending)》。然而真正的事实并非如此。但是我个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正如投资机构在P2P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样,大型银行也能够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无数的利益。例如批发银行进团可以在ACH支付中获得增长,从而获得大量营收。

另外,投资机构有时也需要从银行那里获得资金,从而进行新平台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其实也能够从P2P平台那里获得利益。
Lending Club CEO Renaud Laplanche 就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扩大市场,而不是取代银行。

有一个人有一次在银行见到了Laplanche之后就曾经说:“他一定能够轻易的找到生存市场。”(说这话的人很低调,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我曾经在Morgan Stanley工作过,我熟悉那里的人,也知道他们在建立Lending Club的过程中的一些事情,明白与银行的合作对于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无论是找来Mary Meeker和John Mack加入董事会,还是准备IPO,亦或是在IPO后持续获得增长,银行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除了Lending Club之外,其他的P2P平台一样离不开银行的帮助。
而且能够从P2P行业中获利的,不仅仅是那些大型银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稍小一些的银行,也能够从新兴的借贷市场中获利。例如Kabbage背后的Celtic Bank。

另一个我经常听到,但是却不能认同的观点为:“你知道银行有多坏吗?我们应该把这些中间人赶出去。”
很多数投资机构的本质都是对冲基金或是私募股权机构。事实上,大多数投资机构只是先自己拿出15%的资金,剩下的从银行借。然后将资金投给P2P企业,获得8-12%的回报。

如果真的甩掉银行,你真的有把握能自己拿出100%的基金吗?
“银行不会创新,而且他们工作效率太慢”。这是另一句我无法认同的话语,或者准确的说,是一句我无法完全认同的话语。

如果说小型初创企业能够进行更多创新,这一点我是认同的。这些初创企业专注于客户需求,他们更加灵活。有的时候初创企业甚至会影响到大型企业,让大型企业成为他们的追随者。例如Prosper的优等信用模式将会引领其他大型P2P企业改进他们的信用模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不会创新。我相信随着Prosper和Lending Club等P2P企业的兴起,银行也将会跟上他们的脚步。

我相信人们还会继续讨论SoFi的估值、Lending Club IPO之后的表现,探讨这些企业的表现是否代表着P2P行业的未来。

对于市场借贷这个行业来说,现在是一个转折点。他们很显然还处在兴起阶段,但是我认为市场借贷将会迎来春天。
金融科技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股票市场和市场借贷,也许还将会出现新的形式。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4-15 01: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11-16 11:09 , Processed in 0.508903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