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再次来到嘉成投资点评。今天,我们说一说改革开放40周年,强起来,应该投资什么?
就在上一周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中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之一,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列在一起,认为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可见改革开放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习主席说到:“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富起来”和“强起来”,一共提了三次。
除了中国“强起来”的自豪感,“富起来”靠的是什么?“强起来”又靠的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习主席的另外一个提法,他讲到:“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作为投资人,我们特别敏锐地关注到这句话当中提到的“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句话既包含了过去我们能够强起来的原因,也蕴含着未来我们进一步、继续强大的内在动力。
“富起来”和“强起来”,依然会是中国人民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强起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因为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到了“中国创造”的关键时刻了。习主席也强调了,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围绕这个大的主题,我们也结合一些短期的外部因素来看。
中美的贸易摩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尽管在12月初的G20峰会上面,双边商议了一个90天的缓和期,但是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这次的贸易摩擦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顺差和逆差的问题。
我们知道美国每年都会出一个301调查,是针对关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一个调查报告。在今年的301调查报告里面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做强制性的技术转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技术层面上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我们用市场换技术,用中国巨大消费市场来换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帮助我们发展,帮助我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总体上中国的技术水平在这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在逐渐地缩小再缩小。 尤其是在高铁、航天、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方面,这些过去由发达国家垄断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那么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的这样一种态度,事实上就是希望通过贸易摩擦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
所以,我们也看到贸易摩擦的本质,其实是中美在科技实力上的较量。不论是从中国要“强起来”的这样一种自主发展动力来看,还是从面临国际竞争的外部压力来看,自主的技术创新应和科技的发展都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一个核心大趋势,也是我们投资布局应该去着重考虑的一个大方向。
从投资的视角看,下一步我们将对硬核科技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中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不足以支持企业在一个行业里持续竞争了。我们要更加关注那些拥有前沿技术和硬核科技的项目。
刚才也提到了,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但是我们依然还有很多领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比如说芯片技术、半导体制造、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包括人工智能的一些尖端技术,大数据应用等等。
以芯片领域为例,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芯片产品的总额就超过了2000亿美元,而且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金,超过了原油的进口总额,是中国每年最大的进口品类。
而芯片本身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上游,基本上一美元的芯片产值,可以带动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十美元的产值,而又能够来带来一百美元的GDP,它的拉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一些高精尖技术的上游领域,依然是被发达国家收割的状态,这种被收购的状态不会自动地消失。我们唯有通过发展自主的关键技术,才能够逐步缩小这些差距,才能够扭转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的位置的势能。
正如前一段时间华为首席财务官被加拿大扣押的事件,大家想必都很清楚,事件背后的逻辑,实际上就是美国对华为在技术上的遏制,就连华尔街日报在节目中也都相对客观的讲述了美国对华为如此重视的原因,并视为威胁,是因为美国认为在某些领域竞争不过华为。
美国靠科技领先,从全球高点向低点输出技术,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这样一种局面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不是当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而是我们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而且在某些技术领域里面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的差距依然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这个差距缩小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未来我们可能还会收到更多的遏制,甚至可能是一种常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方面我们国家可能会出现更强力度的对于自主创新,对于硬核科技方面的支持的政策。
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社会资本能够愿意投入到这个领域当中去。例如前不久刚刚提出的科创板,全名叫做科技创新板,它会在明年逐步落地,就是为了推动真正拥有硬核科技的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让这些真正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获得持续的更多资源的帮扶,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充分。
未来中国的创投市场必然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中国现在的创新机会依然很多,只不过过去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消费领域,因为人口红利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靠简单复制商业模式就能赚到钱的机会很多。
但现在在消费领域,供给的饱和度比以前高了很多,对创业的要求和创新度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有技术引领的新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方式,才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获得更多的用户认可,才能获得未来的商业成功。
另外一方面,在to B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产业+高科技+互联网”的领域里面,机会是非常多的。就好比盛景所讲的产业互联网、产业路由器的概念。同时,创新技术的发展也帮助产业中的各个领域去提升能力,我们称之为赋能。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帮助产业提升效率,减少以前环节当中的很多浪费。以前中国创投市场的资金95%以上都进入了消费领域,那未来会有更多比例的资金进入到商业领域,进入到产业领域,进入到B2B领域。
中国创投领域的第二个变化是对拥有核心技术、拥有专业能力的创业者的保护。近两年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才刚刚开始养成,消费者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企业机构愿意为专业的服务付费。
在创建小米之前,雷军一直是金山的CEO。金山就是一直在跟盗版做对抗,90年代尽管微软带来了强大压力,但另外一个真正的对手实际上是来自于国人的盗版。现在我们看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视,这实际上也是在向全世界释放一种信号,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一直在窃取他们知识产权的这样一种古板印象。
我们觉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创业者的专利保护,这并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就能完成的事情,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没有这样一种商业氛围的习惯和保护的话,在世界上是很难立足的,我们也就无从谈起站在全球技术的高点上了。
中国创投领域会发生的第三个改变,就是在资本的顶层设计方面。科创板如果能够顺利推出,对于拥有硬核科技、核心能力技术的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红利,一个巨大的利好。
科创板一方面是要试点注册制,所谓注册制就是最终一个企业能不能上市,不再是由证监会说了算,而是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对企业的要求,由券商来进行项目的选择,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之后,最终看投资人是否认可这个企业的价值,将企业上市与否的这样一个决定权交给了市场。
而从目前科创板对上市标准的指导意见来看,几乎是把所有的倾向性都给到了拥有足够强的技术积累的这些真正的硬核科技类的公司,尤其倾向于一些高尖端的底层技术、通用技术、高门槛技术。这些技术可能能够用在很多的场景里面,未来能够创造非常高的商业价值。有点像刚才我们所讲的芯片行业,一块美金的芯片行业能够带来十块美金的产值,带来一百块美金的GDP。
但是从过往来讲,像这种底层技术,往往并不是能够在短期赚到块钱的。他并不像过去商业模式创新那样,在中国容易发展得很大很快,所以也没有那么多资本去帮助、注入到这些公司。
科创板在这个时间点上的推出,其实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把长期资金引进到关键技术的创新当中来。因此在开头我们讲到的习主席所提到的“强起来”,所提到的“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指导,就通过科创板的形式进行落地。
当更多的资金能够进入硬核科技的创新领域,能够给予真正拥有技术的公司更多的加持和帮助的情况下,这些科技公司的成功也会让他背后的资本获得很大的成功。
尽管这个奖励的周期可能不像以前商业模式创新那么短那么快,但是底层技术能够在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当中实现落地和商业化,那他所赚到钱的量级也会非常大,持续性也会很好。所以这还是通过资本市场会给予长周期的更大幅度的一种奖励。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富起来,已经强起来,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强起来,需要强下去,尤其是在目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家间竞争与对抗的局面下。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因此,我们认为有技术含量的创新、硬核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才是创新强国之本,创新是否成功就决定了我们国运。所以说国运靠创新一点都不夸张。既然国运靠创新,我们作为投资人,就要去坚定不移地积极地参与到未来的创新当中,去投资科技创新、投资自主技术、投资硬核科技。我们把对未来的投资跟国运结合在一起,势必会获得非常高确定性的、巨大的成功。
岁月不老,初心不改,我们回望40年,向改革者致敬,向我们共同拼搏奋斗的岁月致敬。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9-1-3 15: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11-23 14:58 , Processed in 0.490435 second(s), 3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