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10月8日,“寒露”已至,楼市在政府的紧急降温之下亦显寒秋之色。今年的“黄金周”除了看朋友圈的“摄影大赛”之外,还被国内各大城市限购刷屏。
  中信建投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慎表示,政府的限购令最有效的作用体现在成交量下降上。“黄金周”期间,北京、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新房成交量出现断崖式下跌。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黄金周”北京日均成交量仅165套,环比减少了320套。
  这看似突然的一系列限购令出台背后早有迹可循,而关于此轮房价高涨的原因,业内亦有分歧。有分析师称此轮房价上涨与货币超发、楼市过度金融化密切相关,亦有开发商和银行人士认为,这一轮房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城镇化率还未达标,存在旺盛的潜在购房需求。
  须警惕楼市过度金融化
  “限贷政策严格执行,将有效避免房地产金属性不断增强。” 10月9日,中信证券分析师陈聪在研报中表示,房价在最近几年持续上涨,主要不是居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是大量居民将房屋作为“储蓄容器”,不断增加不动产配置,以求资产保值增值。因此,限制居民继续配置不动产的行为,控制居民杠杆才有可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新增贷款的主体,居民加速配置不动产,银行加速向不动产相关资产倾斜,风险不断集聚。因此限贷能起到抑制杠杆风险的作用。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至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超过40%来自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其中绝大多数为按揭贷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财新记者,这波房价上涨主要归因于货币潮。他具体分析称,引发楼市恐慌暴涨的三大“神器”是:资金潮+资产荒+财富效应。即宽松的信贷环境下,优质资产缺少,资金流向房地产,而很多投资房地产的人又赚了不少钱,由此引发更盛的楼市投资。
  人口红利尚在 购房需求未减
  但亦有相关人士表达不同观点。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所发表长文——《从大周期到小周期的前夜——理解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框架》。文章指出,75%左右的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一次性大周期的临界点,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6%,还在高速增长期之内。除非未来几年房价出现过于猛烈的上涨,导致大周期终点提前出现,否则中国房价出现整体性崩盘大跌的可能性较低。
  谭华杰总结道:“纽约是全球房价的锚,房价超过纽约是风险的开始,房价大幅超过纽约则是泡沫加剧的开始,是逐步赶顶的信号。”他认为,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房屋需求会比纽约更加旺盛,但北京、上海的房屋供应能力却比不上纽约。
  恒丰地产华北地区经理胡斌接受财新记者采访表示:“这次房价上涨和货币超发关系密切,但是限购和限贷从来不解决根本问题。”目前的政策只是短期内抑制炒房客和投机者,但是真正的需求还很旺盛。中国的城镇化才56%,人口红利还没结束,存在巨大潜在需求。

1441675179719_000.jpg (21.65 KB, 下载次数: 954)

1441675179719_000.jpg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0-10 14: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5-7-5 18:25 , Processed in 0.475907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