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本帖最后由 地金网上海站 于 2016-6-29 13:54 编辑

“商业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发生改变,从物理形态变化已经上升到化学形态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文明演化,商业的主导权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兴趣社会的三次变革和进化。基于兴趣金融的社会,成就了现在的创新创业,也将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完全统一。对互联网金融的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新物体结构,即兴趣金融。
未来,替代互联网金融的一定是兴趣金融。我们见证兴趣金融过去它从商业土壤、生存逻辑、用户培育、众筹误区里是怎么成长的。现在它与圈层经济、企业、移动互联网、发展路径等是怎么长大的。未来它是怎么深刻影响社会变革的,包括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新的金融生态的壮大。我想通过对兴趣金融的重构,见证这段商业文明的发展史,商业文明的决定权在每个人手里。

兴趣金融的商业土壤
互联网金融诞生以来,它的内部结构分为互联网和金融两部分。互联网金融最原始的单位是普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代的裂变以及金融底层的土壤已经发生改变。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大企业,商业文明的竞争秩序并不是大公司单挑大公司,变成了一批社群和众多场景去包围一家大公司。大公司的坍塌都是由小社群所造成的,这种坍塌是蚂蚁挑战大象的胜利。蚂蚁把大象生存的土壤改变了,最终困住了大象。因此,“新经济”下巨人最需要提防的不是一个巨人,而是一个个圈子。

最先发生改变的是中小企业,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是阻塞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走不通了。一方面没有风险投资理论的人涉入股权融资后,容易被风险拖垮。大型的融资不能小微化,用大众的钱不能做资本市场上的对赌。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债权融资有风险,企业想要生存必须找一个信息中介或者银行做信用中介,借款人和投资人有巨大的不对称性和不信任感,两者撮合起来困难,甄别起来更困难。

在这两个现象下,兴趣金融提供给两者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第一它帮助了大企业摆脱现在的困境,这种个性化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兴趣金融下的众筹满足了这些需求,并不断创造新的供求关系。第二它把中小企业拉出了融资的陷阱和泥潭。众筹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市场体系,用户和企业之间,粉丝成为一个强纽带。

兴趣融资的生存逻辑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过渡阶段,终究会消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衰弱,另一方面,兴趣金融正在从弱变强。互联网金融这种疲软的趋势,是传统金融体系疲惫的表现,这个体系内部的运行逻辑发生质的改变。传统金融体系满足不了新的需求,就会有新的体系建立。需求代表发言权,谁满足了需求谁就有生存的权利。

兴趣融资解决了传统金融并没有解决大众的融资需求。长期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必然导致整个金融天平发生倾斜。在这个关口下,平台质量良莠不齐,甄别起来很难,在整个社会征信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银行的债权融资有吸引力但是不具备大众化的潜力。基于兴趣融资的众筹产业将是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继续替换股权和债权融资的市场。

兴趣融资解决了之前融资没有解决的三层关系。第一个层次,它自身就是金融,任何基于劳动时间的买卖关系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融资,而不是卖产品。第二个层次,兴趣金融底层是金融产品,中间这个层次,平台和用户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互动是一个标志,区分兴趣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一个标志。

兴趣融资解决了过去融资缺乏互动、缺乏信任的问题。过去主导金融市场的是银行,但你去银行贷款会有互动吗?A和B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信任,我之所以选择债权,是因为我不相信他,我相信银行,成本一定很高。因此,兴趣融资一定要去中介化,平台在中间环节解决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所谓强纽带关系,基于彼此的信任和频繁的互动。

在这个变化中,兴趣融资成为解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工具,帮助不同兴趣的人群和企业获得生存的资金。

兴趣金融的用户是谁?
过去互联网1.0是解决人类信息不对称,它让每个人都贪求着“自由”与“廉价”,电商文化的泛滥让他们的文化导向出现偏差。现在,众筹2.0下,拥有贵族精神、工匠精神的一代“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有信仰,有情怀,背后是基于兴趣与热爱的话题,新一代的用户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兴趣金融的推动者。

众筹2.0下,“互联网的原住民”产生了第一批兴趣金融的粉丝。“互联网的原住民”和“互联网移民”,这两类群体导致了用户的分流。后者贪求信息化带来的低质和廉价,前者与中产阶级产生了共鸣,并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而快速成长,整个用户群体的画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精准。

兴趣金融的发展也让中产阶级进一步成长、扩大,产生了贵族精神。中国越来越普遍的中产阶级对品牌价值的认同,这部分价值的流动性,通过众筹的方式注入到有文化创意的广大中小企业中。通过众筹的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更高,溢价更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既然能引起“屌丝”文化的兴起,也能在信息化爆炸时代,传播精雕细琢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中国的贵族精神并不输于其他世界任何一个地区。历史的决定权有时候由小人物决定的,这些推动者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他们的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爱好层面,深深的打上了精品和个性贵族精神的标签。

兴趣金融的发展,也让用户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不同圈层的用户诞生了圈层文化。在圈子文化的熏陶下,兴趣金融和圈层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兴趣金融与众筹误区
越来越多众筹平台的出现,兴趣金融的壮大反映了一种成长必须要经历的“青春期”。兴趣金融从无到有,正在成为未来经济的一个风向标。但是,越来越多的众筹平台挤进去之后,发现前面埋伏了三个坑。总的来说,这三个坑是一个意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突变因素。文化众筹到底在哪里发生突变?过去的文化众筹,前端风险控制是落后的,在项目数的指标下,大部分平台不会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而是放任它在平台上自生自灭。在无法评估成功率的情况下,文化众筹就需要量化分析,对创意,以及效果进行预估,然后转化为一种众筹策略和营销计划。

第二个误区,效率提升点。文化众筹的创新对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是否有提升?众筹资金筹集的效率以及项目的可行性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缺口。数据统计,在一个众筹项目中,只有10%的项目会发生超募。众筹背后是产业的发展,从一个出版行业,到一个电影的落地,突破效率的瓶颈之后,众筹才能成为文创产业的排头兵,才能做到百花齐放。

第三个误区,规模效应。当文化众筹的规模做大了,是更高效还是更低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运用到辩证法。我认为,这个产业的终极形态是,众多有创意、有梦想的人不断在平台积累之后,前期带来的粉丝会经过一个个项目的沉淀,变成活跃粉丝。与此同时,资金经过一个个项目之后,融资的成本降低。总之,高效会变低效,低效也能转化为高效。

青春期过后,兴趣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帮助众筹走出平台的误区,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为了避免团购模式的悲剧,把众筹的危机转化为生机。

兴趣金融与圈层经济
兴趣金融和圈层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开不了谁,圈层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圈层经济不是大众经济,兴趣金融让互联网产品从主流变成“非主流”。从产品的演化历史来看,互联网时代,产品是批量输出的,为了满足大众化需求。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到来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产品越来越精细化,为了满足小众需求。一大一小的变化来看,背后的利润空间却变大了。

第二,圈层经济不怕没有产品,怕的是在产品迭代上,没有跟上用户的步伐。圈层经济下的兴趣金融下做产品,一定为粉丝服务的。好的产品迭代,是保证工具型产品活下去的根本要素,也是让创新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关键因子。

第三,在圈层经济下,一个企业通过债权和股权做不了融资,可以通过它的用户群体,它的粉丝,或者它品牌的效应,或者它产品的品质,来设计这样的金融产品来帮它做融资。圈层经济是未来的趋势,深刻改变了供求关系。不同的圈层对应不同的产品,从产品生产环节、组织环节、流通环节等都发生变化。
第四,不同的兴趣对应不同的用户,不用的用户产生不同的价值。用户黏在平台里,让过去的伪价值变成现在的真价值。这种真价值的含义,跟金融业务的概念不一样。金融是以投资为标的,寻找投资标的物进行风控,最后赚取收益,收益可能一个月、一年,形式可以是债权,可以是股权。

兴趣金融与企业生长
企业不能获得顺利的从银行融资,相当于得了重病。病在皮肤,是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延续互联网的快速扩张、免费等思维。病在肝脏,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的问题,在一个业务的逻辑上,企业是否到达生态这个顶峰。病在灵魂,那就是组织结构问题,银行为中心正在瓦解,兴趣金融真正让企业掌握了“主动权”。

首先,兴趣金融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首先是通过众筹的方式,巩固与用户、粉丝、受众的关系。兴趣金融通过众筹的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电商买卖关系纽带更强,电商时代解决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在兴趣金融时代,人与企业可以直接对话和沟通,追求情怀,追求更加个性化的产品。
其次,从募资角度来讲,兴趣金融从侧面补充了传统金融的融资方式。传统的融资方式,企业或者运营团队需要资金,可能需要到银行贷款,以债权、股权做抵押。今天我们通过社交众筹的方式让粉丝参与进来,用户不仅能参与新项目启动、公司运作,还能够解决资金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融资手段。

再次,兴趣金融帮助企业找到一个很好的用户社群维护方式,和用户、粉丝之间的脉络。过去的众筹以项目为主,以产品为主。现在的众筹以用户为主,以兴趣为主。兴趣金融的出现,让梦想变成品牌的附加值,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身份认同。一个个企业的梦想在众筹平台上,成为企业解救灵魂唯一的良药。
最后,兴趣金融解放了小企业,通过一个个分散式场景入口,平台可以找到创新突破点,金融产品公司以此为“藤蔓”开枝散叶,不仅为用户提供精准、安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符合社群特色的产品,实现社交圈子的资源协同。

兴趣金融与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兴趣金融加速,通过把人类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过程,实现一种人群的切割,我们不再是大一统的。现在,相同爱好志趣的人正成为一个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共同的生活场景。如今,媒体传播都被切割成一小块,社群数量会越来越庞大,场景会越来越多,粉丝会越来越细分、切割、固化,形成一种传承,人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会进一步提升。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兴趣金融的定价逻辑。互联网本质上连接的是逻辑,通过工具把很难量化的流程标准化。通过互联网,可以降低找消费者的费用,这意味着硬件有免费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改变了成本与利润的逻辑关系和定价方式,过去的定价是用降低成本来争取销量,换取利润。现在的定价方式是用利润去覆盖成本,让多个利润的增速去超过单一成本的增速。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用户可以自由、民主的去发声,即便我们是贫穷的,但是我的精神世界是干净的,我不认同什么事情,我一定不去妥协。商业土壤在“新经济”中重新激活了。通过对产品服务端的革新,满足用户的需求。过去我们“扩大内需”的改革,说你没有需求刺激你,给你发钞票。现在不是如此了,国家不断提升消费力,能够让老百姓愿意去消费,这是一个历史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正在逐级深入。创新的趋势下,互联网一方面充当加速器,让产品升级迭代的频次越来越短。另一方面充当放大器,互联网通过互联互通,深刻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两股力量的交织下,兴趣金融诞生了,移动互联网为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力,在5-10年之内,中国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业务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自由的思想,在这个社会上蔓延。

兴趣金融的发展路径
兴趣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有一个关键词在支撑。分别是入口,粉丝和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入口重塑阶段,过去的集约式入口正在向分散式入口转移。传统大企业的生产模式、制造模式、营销模式都是集约式的。但是到今天来看,这种模式已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种,是分布式的,更符合互联网特色的。小企业基于兴趣爱好的分散式场景入口,缔造出来的各种模式,会增强用户粘性,带来更持续的生命力,从而引导整个行业走向良性循环。

第二个是粉丝重塑阶段,过去的屌丝精神正在向互联网原住民精神转移。互联网原住民有两个阵地,一个是社群,一个是情怀。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虚拟社群化生存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一代的品牌想要青春永驻,必须把握两个主流,一个是“相对大众”转变为“相对小众”,另一个是“渠道为王”转变为“产品为王”。新时期的企业,不再是经营用户,而是经营粉丝,而粉丝经济的发展,社群让用户媒体化,情怀让品牌人格化。

第三个是模式重塑阶段,互联网金融可以有多种分法。按业务种类划分,有单一平台和全生态平台之别。其中,生态是互联网金融进化的最高阶段。按思维类型划分,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流量思维和规模思维,现在互联网金融更多的追求场景,建立社群,维护粉丝,这是用户思维的胜利。未来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兴趣来匹配不同的产品,这就是兴趣金融的“真相”。

兴趣金融的未来:信用社会体系
目前,我们所有的生活行为都在移动互联网端,每一个企业和平台都有机会搜集获取大量数据。随着信用社会的发展和建立,效率的提升会使数据的存续、生长或者数据库的数据孤岛的固化,会源源不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提供兴趣产品的企业或者是平台为他的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一个个的数据孤岛被搜集,最后在以交易为代表的体系里面实现数据的放大,信用就有机会被建立起来,尤其是社群加速了信用数据的建立,你长期黏在一个平台,你的数据会被累积。信用社会又促使我们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融资成本会更低,借款成本或者人的沟通成本都会越来越低,才会促成场景经济和场景金融的崛起。

兴趣金融的崛起和爆发,信用社会体系的成长,一定会带来商业的价值回归。如果商业没有回归价值,只是价格的话就会崩塌,因为高昂的成本最终会支持不下去,比如团购都是补贴,垮了,VC都亏本,垮了,企业在银行那贷不到款,去小贷等地方借高利贷,最后企业垮了。只有场景经济带来的这种回归价值,才能产生更高的流动性,更快的进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加速流通,从而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兴趣金融的起源到发展,从一个信用体系的萌芽到建立,兴趣金融的发展一定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发生就一定会长久的存在下去。没有人可以阻挡这个历史潮流。过去一个阶级的产生是几百年的时间,现在,在兴趣金融下,移动互联网加速了这个趋势,让我们用最低的成本让新一代中产阶级形成,过去这是极为难得的,现在,一切皆有可能。

兴趣金融的未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我之所以第一个提出兴趣金融这个概念,是因为兴趣金融最后一定会替代互联网金融,未来将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提法。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新时期已经大大弱化了。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这个趋势的到来。

第一,兴趣金融将彻底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目前,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都通过一个个的数据孤岛被搜集,最后在以交易为代表的体系里面实现数据的放大,信用就有机会被建立起来,尤其是社群加速了信用数据的建立,你长期黏在一个平台,你的数据会被累积。信用社会又促使了我们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融资成本会更低,借款成本或者人的沟通成本都会越来越低。

第二,兴趣金融将加速带来商业价值的回归。作为一个杠杆,移动互联网大大为这种趋势提速,通过把人类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过程,实现一种人群的切割,我们不再是大一统的。现在,相同爱好志趣的人正成为一个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共同的生活场景。如今,媒体传播都被切割成一小块,社群数量会越来越庞大,场景会越来越多,粉丝会越来越细分、切割、固化,形成一种传承,人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会进一步提升。

最后,兴趣金融一定会带来这种效果,银行不再是金融市场体系的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银行正在一点点衰落,影响融资成功率的就是粉丝和企业。那时候,中介完全消失了,透明的信用社会替代了过去充满各种不对称的社会。

兴趣金融的未来:形成新的金融生态
对于未来,一个在崛起,另一个却在衰落。在这兴替之中,兴趣金融慢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方面。过去的金融生态是封闭的,而真正的金融生态是开放的。整个生态里的角色,都能获得相应用户的群体和服务和产品,彼此相互之间共同去促进。基于丰富的用户的层次来去提供和设计多元层次的金融产品和资产。

兴趣金融初期,是积累金融的经验。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持续去吸取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模型,最后把这些资产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的个体,实现一个多样性。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做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渐把这一层打破,能够让更多的个体,基于他个人的风险的能力和需求,去匹配这个社会上那么多的金融资产。

兴趣金融后期,就是如何找到共同兴趣的人群。如果说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新的体系,用信用和信任,或者叫价值,来去实现定价。那么,我们会有新的金融模式的出现。新的金融模式的出现有一些机会,诞生在众筹之上,因为众筹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通过某一个社群,或者某一个粉丝效应,品牌的作用去帮助这个团队获得融资。

一定意义上,用户的快乐感成为兴趣金融的第一生产力。这两个阶段打通之后,价值感让整个互联网的定价取向发生质变。在新的社会体系,定价模式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的价值和价值,生活态度的变化都不一样。过去一价格为导向,今天以价值为导向。兴趣离不开金融,金融也脱离不了兴趣,最终成为最高的一个金融生态。

兴趣金融将带给用户快乐感,所有的用户会一分为二,所有的企业也会泾渭分明。大企业越走越快,对人才和用户的吸附力越来越强。但如果你看到大公司发展很慢的时候,用户会从那里面溢出来,他们找不到好的发展空间,都会出来去找能让他快乐的地方。兴趣金融不断开花结果,用户的新鲜感反哺金融的不断创新。

商业土壤的涅槃重生刺激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觉醒,兴趣金融它开创了一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个人价值和社群价值紧密重叠在一起的新常态。一定意义上,这个新常态是未来兴趣金融带来的,让价值和产品真正统一在一起。你有机会去表达,你的个性会得到尊重和宣扬,社会会提供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满足中产阶级越来越丰富的兴趣需求。

我想提醒一下,兴趣金融的未来充满挑战,你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核心用户。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你不能说10个业务你都要去设计。你要找到其中一个核心业务,找到其中一个核心的用户群,你需要做一个取舍。子弹是有限的,但是你得打到一个核心的目标上。那么,这类用户将让你轻松应对创新的压力,实现重塑商业文明的野心和抱负。

east-ep-a31-1214130.jpg (92.19 KB, 下载次数: 1335)

east-ep-a31-1214130.jpg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6-29 13: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11-24 09:59 , Processed in 0.510543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