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对银行理财、同业、票据贴现等风险,必须痛下决心采取治本之策了,到了根除这块高风险肿瘤的时候了!


消息披露后,笔者已经猜到监管部门很快会下发监管排查整治通知,内容上重点强调几项监管排查重点,先要求自查,后进行抽查。这些老套套、老手法、老窠臼已经司空见惯、并不陌生。然后,银行票据等大案继续爆发,监管部门重新部署紧急排查监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不,监管部门又出手了。继某大银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银行之后,近日,广发银行也被卷入票据风险漩涡中,据了解,广发银行是由于外部同业机构在票据交易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出现9.3亿元的风险敞口,截至7月22日,其已收回约5.2亿元,但其余4亿元目前仍在继续追收中。

8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这里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比喻的话,再贴切不过了。

金融机构票据贴现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同业业务风险,买入返售产品风险,通道平台风险,已经泛滥多年,仅笔者已经警示呼吁多年要求强力整顿或者彻底停止。然而,到如今仍然泛滥下去,风险爆发下去。

票据贴现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产品等风险频现,关键在于扭曲了这些好端端产品的本质属性。比如票据贴现业务完全是传统银行的信用结算手段,目的在于解决银行与出票人的企业资金不足而又生产经营急需购货买卖交易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信用结算工具。然而这么多年却被变形扭曲了。本来银行给予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需要购销双方企业必须有真实的贸易关系背景。而现在却几乎完全放弃了这一基本原则,纯粹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并且把利用票据贴现套出的资金进入到股市、进行买入返售产品等,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再比如银行与信托的买入返售产品,完全是借助银行同业科目,绕过信贷监管的一种高风险产品。笔者曾经多次呼吁彻底停止,然而监管部门却失之于宽,被商业银行所左右,最终导致风险屡屡出现。

再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成为逃避利率管制,变相提高利率吸收资金的工具。同时,在理财资金使用上出现的问题大都于逃避监管或者监管不力有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规模已经达到23万亿元,绝对是一个高风险的炸药库与火药桶。

这与监管不力,失之于宽,一再给商业银行让步不无关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银行理财业务、票据贴现业务、同业业务等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风险最危险的爆发点,不排除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这一块风险跨市场性非常强,极易引发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综合集中爆发。其风险已经凸显越累积越大的趋势。

必须采取釜底抽薪之策才能防患于未然。比如对于票据贴现风险,应该立即统统取消纸质票据,全部实行电子票据。或者彻底取消银行承兑汇票,因为电子结算发展到如今,原始传统、极其落后、操作风险频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再比如,银行与信托平台的买入返售业务应该彻底叫停;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回归理财本性,即理财产品资金与理财项目必须一一对应,坚决查处搞资金池行为。目前,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了。银行理财产品必须彻底去吸收资金的功能。

特别是同业业务,要彻底取缔线下网下非标准业务。同业拆借包括拆入拆出立即全部纳入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shibor)内。

总之,对银行理财、同业、票据贴现等风险,必须痛下决心采取治本之策了,到了根除这块高风险肿瘤的时候了!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8-15 13: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房企的转型之道
  • 张一鸣成名前的2000条微博,关于自我提升、
  • 创新的可能性——分享来自罗汉堂陈龙教授
  • 土地招拍挂项目各阶段融资操作指引(23号文
  • 地产金融网广告与服务(首页广告报价)

明星用户

申请合作开关音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地产金融网论坛 Inc. ( 苏ICP备13054326号 )  

GMT+8, 2024-11-24 10:03 , Processed in 0.462765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