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金融网论坛

标题: “深口袋”BAT:爱恨就在一瞬间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文洁    时间: 2017-12-20 17:50
标题: “深口袋”BAT:爱恨就在一瞬间
  对于BAT投来的钱,是拿还是不拿?拿谁的钱?什么时候拿?拿完之后巨头资本的加持到底是利是弊?投资界整理了几位创业投资领域大佬对BAT巨头投后的体验和感悟,看他们在利弊之间如何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最开始征服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接受腾讯投资的原因,据他说是“因为马化腾身上有着务实、低调等品格,有着与自己相同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拿腾讯投资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在产品还没成型的时候,就有腾讯这样的巨头抛来橄榄枝,谁还不立刻接着,不是吗?不过,在今年8月份获得了腾讯领投的1.6亿元A轮融资后,沈鹏有对腾讯投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沈鹏承认,被腾讯投资后企业的发展加速很多。腾讯总裁办和投资部对被投公司的各种支持和生态的建设都做了许多的努力。腾讯投资有CEO交流会,定期会组织被投公司的CEO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很多高管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即学到了前沿的知识,也促成了兄弟公司间的合作。
  “前两天公司启动了第一次全员持股计划,整个方案是腾讯出的,为公司解决了一笔成本。”沈鹏说。
  “腾讯的文化是自下而上的,比较注重生态。”虽然说拿了腾讯的钱,阿里找上来也不会耽误与阿里的合作。但是,他也承认,接受了腾讯的投资,水滴互助未来与阿里合作的机会还是渺茫的。“我们毕竟做的是金融和公益项目,阿里在牌照丰富度和金融属性上还是比较强的。”
  作为过来人,沈鹏也强调要控制巨头投资的占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们就坚守这个底线,他们是可以进来,但是占比不能太高。”目前腾讯、美团、点亮基金、创新工厂、同城公益基金会等等机构都有资本加持于水滴互助。
  大搜车拿的是阿里的投资。汽车行业从2015年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要进行转型,业务上要从2B转向2C。同时无数的生态系统出现,需要做出一些选择性判断。一年多以前获得蚂蚁金服1亿美元领投C轮融资之后,大搜车又在今年11月份的时候拿到了阿里资本的E轮融资。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深刻地体会到,阿里确实是一个投完之后马上会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无论是决策上、资源上还是生态的融入上。
  并肩做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两个人磨合好了,就会打出1+1>2的效果。但两家磨合不好,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发展中后期获得阿里资本的支持,姚军红认为是利大于弊的。
  “也有一些投资人问我,阿里想把你买了或者控股,你会不会干?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一定不会因为钱卖给阿里,这是我的原则。但是,如果说我们两个在一起可以做一个天大的事、完成一个很大的梦想,这个事情我会做决策。”
  姚军红认为自己创立一家公司并不是为了控制它,是希望它能够不断成长,为市场、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在姚军红看来,梦想永远不能被剥夺,这是原则。
  在中国的创投圈里有两个另类,一个是今日头条张一鸣,BAT谁的钱都不要,天不怕地不怕决然一身,另一个是蔚来汽车李斌,谁的钱都可以拿,满世界都是他的投资人。前两天ES8发布,请了大半个投资界的大佬到场。
  用李斌自己的话说,在整个蔚来的投资团队里,存在56个投资人,腾讯、百度、京东、小米、联想都是蔚蓝的股东,也包括GAC、国开行招商银行、兴业等。光腾讯的投资,李斌就一口气拿了三轮。
  汽车相比其他领域的创业更加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成本,在汽车的创业浪潮里,李斌看到了太多的公司,还没有准备好就冲进来,却因为资金链不完整而无法生产、上线。因此,对李斌来说,“做汽车的创业不能死在钱上。”所以,从2014年创立蔚来汽车开始,李斌就希望在资本的方向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公司的投入。 
  李斌把巨头的产业投资分为四种:赋能型、站位型、协同型、炮灰型。最健康的就是真正的赋能,即马化腾所说的“去中心化”;再往上一点是站位型,单纯的资本参与;之后业务协同型需要共同分配资源;最不应该鼓励的就是炮灰型。李斌认为,作为一家公司当成炮灰,是非常可悲的。“投资方式中多一些去中心化不影响公司独立的赋能性投资,多一些站位型、协同型投资都可以,坚决不能搞炮灰型。”
  面对巨头资本加入的时机,李斌认为要因地制宜。像蔚来一开始就与腾讯、京东合作的方式,摩拜发展中后期与巨头合作的方式……资本入局的时间要从不同角度考虑。李斌认为,如果需要很多钱的项目,不如早一点接受他们的投资。这样能够让彼此产生一定的信任和了解。
  “但同时也要明白对方的战略意图和你自己的独立性之间的冲突到底有多大,对方的资金是否会影响你的独立性。” 
  作为一家网购产品推荐网站,“什么值得买”对资本的依赖并没有很大,所以,BAT谁的钱都没有拿,不仅如此,实际上在成立至今六年的时间里,它只在2015年9月份引入过一次风险投资,一直都在低调盈利。相比其他对巨头资本的无限渴望,“什么值得买”这家网购平台实数另类。
  但是它所有的数据很好地解释了对资本的态度。在今年4月,拟在创业板IPO而提交的招股书上来看,什么值得买一直都处于盈利状态,现金流良好。其中在2016年最大客户是阿里,合作伙伴中包括京东、亚马逊、苏宁、国美等知名电商平台,这决定了自身的商业模式——去中心化。
  虽然市场上总会有自己“站队”的传闻,但“什么值得买”CEO那昕认为,接受资本的投资不应该站队,要始终保持中立的初心。网购平台无论站哪家的队伍,都将失去最终的商业模式。始终尊重用户的选择,用技术去处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这才是生存之道。虽然流量和技术是许多创业公司所必备的,但是巨头公司正在不断地开放自己的技术,即便是不站队也能获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对于一家具备完善造血能力的公司,BAT巨头的资本相对于其他的投资机构可能真的没有绝对的特殊性。
  风格迥异的BAT
  一些天才型的公司,世人不仅惊叹于本身业务上不断更新,更惊叹于不断用资本的力量穿梭于各个领域,用策略和金钱,在创业的市场上踏起滚滚尘烟。
  BAT就是这样的公司。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各个领域有65%的独角兽拿到了BAT的投资。过去5年BAT在国内外总共投资的金额是1124亿美元,其中腾讯投了625亿。到今年年底,这个数据将更加不可估量。BAT已经成为一级市场中重要的资本力量,名副其实的“深口袋”。
  庞大的阿里
  本身来讲,一个从打造生态圈平台起家的阿里,在投资上就始终保持“阿里系生态圈布局”的原则。
  阿里今年不断对共享单车进行资金加持,实际上是为了推广支付宝应用的同时,将芝麻信用分免押金进入更多的应用场景,至于其他理由显然大家都不用太当真。
  这是阿里一贯的做法。几年前投资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控舆论导向,弥补天生社交的短板;而饿了么、百世汇通等生活领域的项目全收入麾下,也是基于内部大数据的先天优势排兵布阵。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阿里资本涵盖各个领域,但其中企业服务、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的投资案例最多。
  也因此,市面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阿里是吸血大户,跟着阿里混的,一个个都成了阿里供血袋。
  这可能和阿里的投资风格有关:战略投资在先,财务投资在后。
  从阿里投资的项目来看,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阿里现有业务能够整合的。这些项目阿里会采取战略投资甚至控股收购的方式,如:如高德地图、UC浏览器、豌豆荚、优酷土豆、虾米音乐、巨人网络等等,如果体量非常大且自己发展也很好的项目如微博,阿里就会退出,只追求财务上的回报。剩下与阿里生态圈契合度不太不高的项目,阿里巴巴就会先采取股权投资,以财务回报为主。
  另外,阿里的布局多是A、B轮之后的创业项目,针对的都是中后期发展的阶段。
  项目早期的时候,大家在百米冲刺,专注赛跑;而当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正是格局定位之时,优胜劣汰、强者生存,行业将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并购事件。阿里资本此时的进入,能够快速构建规模效应,对价值链生态链的上下游快速整合优化,纳入到马云所谓的使命和未来愿景的阿里体系中。
  总之,无论“吸血大户”的称号是否真实,阿里一直坚持“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运作。或许正是战略投资甚至并购带来的“亲密管理”,才让这些创业项目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了令人艳羡的独角兽。
  阿里的投资版图,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旗下的云锋基金实现的,那么云锋基金对于阿里投资来说是什么角色呢?用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的话说是,“我们正打破传统股权投资基金的边界。既不是完全的早期,也不是完全的PE,而是更注重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的角度,从提升本土产业世界竞争力的角度,去更合理化的完善布局并优化节奏。”近年来,云锋基金也投资了一批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的项目,且成绩斐然。
  数据来源:私募通及网络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私募通及网络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
  腾讯的野心
  与阿里资本不同的是,腾讯投资项目的阶段从早期、中期、后期都有涉猎,而且其对早期项目的投资明显多于阿里。投资范围从社交、电商、生活到医疗出行各个领域都有布局。腾讯投资的优秀项目非常之多,其中独角兽超过50家,今年更是连续5家被投企业成功IPO。
  甚至,腾讯比一家专业的VC/PE机构的投资成绩还要好。
  一句话总结腾讯的风格,那就是:持续投资看好的赛道。腾讯根基业务是社交服务,基于老本行,腾讯不断在根基业务上实现新的开拓:比如微信、LOL、王者荣耀等等。腾讯利用用户基数大,推广微信支付,抢占一定的支付市场,在投资的项目上,与社交有关的、泛娱乐领域的YG、斗鱼、阅文、猫眼等公司都大手笔的投入。腾讯也曾想做自己的电商平台,但几年前的易迅死于腹中让腾讯倍感惋惜,于是美团、京东、58作为腾讯在生活消费领域的“铁三角”,直接对准了阿里巴巴电商生态。
  自2015年后,随着腾讯文化娱乐等新兴领域业绩的不断突破,腾讯投资项目的方向也开始朝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和汽车方向加持。只要看好的领域,腾讯从来不心疼自己口袋里的钞票。
  同时,腾讯投资一直秉承开放的态度。虽然旗下已经有了 QQ 音乐,却还要收购酷我和酷狗;有了SuperCell,投资Riot Games,还要获得RioT Games的直接竞争对手动视暴雪的股权腾讯看好一个赛道,在这个赛道上所有好的选手,能投的腾讯都会参与其中。霸占全产业链,才是腾讯真正的野心。
  有人说,腾讯的投后管理并不是很紧密。像一位无公害的投手,既不会得寸进尺也不会后退一步。这种投资的方式也好,毕竟对所投资的项目不会产生吞并的威胁。腾讯在投资上已经越来越像一位专业的财务投资人了。
  数据来源:私募通及网络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
  “奋起直追”的百度
  市面上对百度投资的评价都是:“后知后觉、缩手缩脚”。
  相对于阿里、腾讯的投资量级与投资速度,百度确实不能比。但是,百度在投资上所下的决心不容轻视。
  2011年至2014年间,百度的典型投资打法是,将项目并购后自己运营。转变始自百度投资并购负责人汤和松的离开,之后的百度投资动作一度处于暂停的状态。直至2015年9月,李彦宏公开表示百度投资不再追求控股,分散布局,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基金。
  自2016年开始,成立的百度风投、百度资本就开始关注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类项目,而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百度就先后成立了阿波罗基金、百度基金合伙企业、百度自动驾驶基金以及百度人民币基金。虽然百度在投资上后知后觉,但是在未来的资本道路上仍然不容小觑。
  无论腾讯、阿里还是百度,在世界的舞台上,已经完全可以跟欧美巨头企业同台竞争,甚至某些领域上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在这样的发展势态下,BAT这种世界级、具有投资性质的中国企业真的只是刚开始而已。
  “创业者要尽量拿BAT的钱”?
  创业者拿到了巨头的投资,一定是神采奕奕。因为在资本的背后,背书所带来的荣耀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一些PE、VC机构,则认为“巨头的眼光不会错。”所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跟投。
  像灯塔般的指标存在的阿里、腾讯,有时却也会让一些创业者在杂乱无章的资本选择而不知所措。进入了巨头资本的深水岭,或许已经穿好了队服,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推向了对方,让局面或许变得更加的复杂。而有些资本的进入,也让企业的独立性慢慢地消失掉了。
  从BAT的投资案例中,会发现,巨头资本已经不只是战略投资型与财务投资型。战略投资上,巨头的资本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体系而盘兵布阵,对投资的项目提供内部管理机制,之后的控股或者并购的事情都可能随时发生。也有一部分更侧重于资本上的支持,以获取财务收益为主要目的。
  不过,巨头的产业资本确实成功打造了许多独角兽。随着流量、资源的聚集,使得整个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垄断。所以,对于一个创业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生存下去。而BAT资本的加持,将为所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林森就认为,创业公司应该尽可能的拿到BAT的资金支持。
  另外一方面,不一定是投了对手的巨头,就不一定会投资你。林森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执行等效率是投资机构很看重的。所以即便是BAT已经投了一个同行的企业,但发现你的企业比他投的企业更优秀的话,他也会考虑投你。
  不过,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认为产业资本的布局确实对创业公司的品牌和导流都有推进作用。但投资机构仍要保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跟投。
  在这一点上,林森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他认为大多数企业实际上还是自己加持自己的。很多时候的赋能并不是说资本给予的,而是建立的圈子给予的、公司自身争取的。“现在目前BAT三家都在追今日头条,已然是是它要跟谁合作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何能够抓住时机让自己壮大起来,是核心。”
  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有软肋的,但是不要轻易的把软肋暴露给对方。“只要对它有期待,就是你的软肋。如果你有非常明确的软肋急迫需要BAT给你资源,很容易变成炮灰型。”投资人们提醒创业者,“作为一位创业者,要把钱当成钱来看,不要附加很多的东西,也不要对投资机构有太多的期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为早期接盘,挤出PE、VC
  有人说,天使、VC、PE投资拼的是眼光、判断以及资源。
  但是这句话用在BAT身上,就毫无意义了。论眼光,在细分行业打拼多年的巨头似乎比投资机更有全面的见解;论判断,一直拓展产业链,不断布局试错的BAT也不差;而资源上,似乎是不存在可比性了。
  对于创业公司,融资获得的就是资金,而当一笔融资不光有资金还有其他资源加持后,就会产生极大的诱惑。BAT的投资已经成为了这些创业者的首选。
  市面上的VC、PE机构,大多都是专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财务盈利对他们来说是硬性指标,而手上的资金就是唯一能为企业赋能的产物。
  但BAT不一样。他们不单单是财务投资人,还是战略投资者。为了产业的布局,因为本身业务就能获得较大的利润回报,他们可以不要求所投企业绝对赢利。对这些创业项目的投资,既帮助了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同时背后强大的资源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相对于早期投资机构,BAT的影响还算少。他们是乐于见到自己的被投企业拿到BAT融资的,这已经成了近年来早期机构一条重要的退出途径。在发展的中后期,BAT通常会进入参与整个行业洗牌的过程,把钱给到厮杀最后剩下的几家,通过资源帮他战胜剩下的对手,或者直接将其收购达到垄断的目的。这个过程中,BAT对PE、VC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有时他们扮演着接盘者的角色,有时又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
  不过,令PE、VC稍微放心的是,在越深度垂直的、偏重资产的领域上,BAT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同时目前2B领域也是BAT很难介入的一个方向。






欢迎光临 地产金融网论坛 (http://bbs.dcj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