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洁 发表于 2016-12-14 13:52:59

没有一万小时,就不能成为专家吗?



2008年,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新出版的畅销书《异类》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从凡人到某个领域的专家乃至世界级大师,都有共同的必要条件,即至少1万小时的锤炼。这对所有领域的所有从业者都适用,没有例外。通过对古典音乐家、职业冰球选手和IT新贵们进行的长期跟踪调查,格拉德威尔最终与神经学家共同得出结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练习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此后,“一万小时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验证,并在媒体的帮助下逐渐家喻户晓。人们开始心安理得了起来:大师们肯定都曾经吃过大苦,我只要凑够一万小时就可以升级成他们那个样子。

然而,现实远比理论要严酷的多。人们可以接受花10年培养一位职业冰球选手,却无法接受最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普及使用;50岁时成为“寿司之神”绝对是个值得炫耀的成就,然而华尔街往往需要30岁就声名鹊起的天才操盘手。或者说,随着后信息时代和消费升级的全球化,有很多职业或领域压根不会给其从业者“一万小时”锤炼自己的时间或机会。
比如,对于律师、记者、基金经理、咨询师、市场营销经理、主治医师……这些人来说,“一万小时”基本是空中楼阁,工作往往会要求他们在24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并且拿出资深专家一般的解决方案。
上述行业的特点是,每一次接手的案例可能都是全新领域的,其瓶颈在于短时间超量的信息摄入。而另一些行业的特点是,虽然所处领域不变,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倾注大量的创意与灵感,事实上造成了另一种“短时间成为陌生领域专家”的事实。这类职业最常见的便是服装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其瓶颈在于不断找出新的处理方式重新组织信息。

其实梳理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这些“非一万小时”行业的特点在于,其最关键瓶颈都在于信息,而非技艺。处理冰球动作和掌握火候恐怕没有一万小时的确无法成为大师,然而人类如果被信息困扰住了自己,那岂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黑色幽默?

在所有需要短时间摄入超量信息的工作中,医生恐怕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职业。实际上,现代医生如果要保持知识更新,每周至少要读20篇前沿的学术论文。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保底,尤其是基于基因测序带来的大数据和日新月异的临床试验、疗法产生的数据洪流,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个体信息处理能力。
于是,世界顶级的癌症中心纷纷开始寻找外脑的支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克利夫兰诊所、梅奥诊所等声名赫赫的医学机构,都找来了同一个帮手——IBM推出的认知计算系统Watson。

在Watson的医学Demo中,其仅用17秒的时间,便查阅了3469本教科书,69个治疗大纲,247760本专业期刊文献,61540个临床实验数据,以及其他106054篇临床医学文献,为一个亚裔癌症患者提出了3个治疗方案。
具体到肺癌的诊断上,Watson与人类医师的诊断准确率为90%对50%。原因在于要想读完最新医疗数据,医生每周至少花费160小时,因此也就丧失了诊断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Watson的优势不止在于处理海量信息:因其具备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Watson可以凭借与人类相似的认知来精确回答问题,辅助人类工作。
与医生类似,服装设计师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信息瓶颈职业。在2015年秋冬季,成衣女装有12600多个新设计。一季1万个设计,能否想象设计师一个月要做出多少设计?一季八场秀,一场秀的时间最多2个月,而除去设计的后续制作,更改和营销工作,他们的时间如何分配?这种时候新设计的灵感来源就是个相对奢侈的存在了。很多设计师一天要花十几个小时浏览素材,寻找灵感,又称“找款”。



而Watson恰好可以成为设计师的好助手,大幅减少设计师在找素材上的时间花费。将更多精力分配到更需要创造力的事务上。这种优势在今年VOGUE晚宴,李宇春穿着由新锐年轻设计师张卉山操刀的认知礼服登场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Watson主要帮张卉山做了两件事:一是从三十万张图片里识别出礼服的时尚元素,包括廓形、面料、颜色等,并推荐了2500张图片供设计师参考;二是分析李宇春自2013年至今每次出镜的形象,并且同时阅读和分析了她全部的微博和粉丝评论几十万条,建立了李宇春的“时尚形象”与粉丝及公众评论之间的关联模型。
如果由设计师本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他需要在电脑上浏览和分析200-300G的图片素材,收藏有价值的图片,归档和归类,光做这件事情就会花费设计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设计师的想法有变化,那么这个过程还需要重复一遍。而Watson 将这个过程缩减到几乎实时。设计师提出想法,Watson 分析图片素材,给出推荐;设计师改变想法,Watson 立刻给出新的推荐。最终仅用一周时间,李宇春的这件认知礼服设计稿便已出炉。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穷其一生来积累、学习和磨练,也难以达到世界级大师的程度,归根结底,学习时间和锤炼规模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逾越的成长障碍。然而,Watson恰好可以在速度和规模的方面赋予凡人以“超能力”,它能够帮助各行各业的人跨越“一万小时定理”的壁垒,迅速在陌生领域穿过信息瓶颈,成长为专家。

从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就是人类忠实的奴隶,无怨无悔地干着枯燥并且重复性强的工作。但无论是制表时代还是可编程计算时代,传统的计算方式只能解决已定义好的问题,对新发生的情况束手无策。而以Watson为代表的认知计算系统,其用户体验、决策效率、洞察力均超越以往。李宇春的认知礼服,便是新计算时代,计算系统从“奴隶”转变为“助手”的一个例子。理解、推理、交互,甚至模拟人脑,正是认知计算的魅力所在。
由于认知计算系统会从自身与数据、与人的交互中学习,所以能够不断自我提高。因而,认知计算系统绝不会过时。它们只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宝贵。这可能是计算史上最重大的理念革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一万小时,就不能成为专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