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金网广东站 发表于 2016-12-14 13:47:10

2016年,中国去了哪些杠杆?

杠杆的本质是债务,去杠杆即去债务、降低负债率。高层提出去杠杆的本意,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尤其是“僵尸企业”)。本想向实体经济输血增加的流动性资金却跑偏了方向,巨量资金“脱实向虚”,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前言: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2017年经济工作,其指出在明年继续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不少分析称,这意味着中央并不认同今年五大任务的完成情况。
那么,这五大任务完成的情况究竟如何?今天先来说说“去杠杆”。         1中国的杠杆率高吗?  我们来看看几个机构对中国总杠杆率的统计,统计口径基本是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总负债除以GDP。  截至2015年底,央行统计总体杠杆率234%,处于偏高水平。社科院统计中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债务率为249%。  1996-2015中国整体杠杆率↓↓↓  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  分部门来看,负债率最高的一直是非金融企业部门,2015年的负债率高达156%。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债率从2014年的57%掉至40%,居民部门的负债率40%,但长期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2008年以来增速较快。  与其他国家相比呢?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负债率为250%,英国为265%,加拿大为287%,日本为388%,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负债率已实现“赶英超美”。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债务提升速度过快,美国债务率从150%攀升至250%用了30年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增速快得惊人。  中国的杠杆率迅速上升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这也是提出“去杠杆”任务的大背景。   22016年,中国去了哪些杠杆?  怎么去杠杆?中央给出的解释是:  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依法处置。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  可见,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才是其目的。那么,这一年中国采取了哪些去杠杆动作?金融去杠杆  1、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  2016年4月1日起,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机制,个人开设银行账户分三类:  Ⅰ类户是在银行柜台开设的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支取现金、转账、消费及缴费支付等,无限额。  Ⅱ类户可通过电子方式(网银)办理资金划转、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单日支付限额1万元;  Ⅲ类户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业务,限额1000元。  其中,Ⅱ类和Ⅲ类银行账户不得存取现金,不得配发实体介质。  2、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分三类  2016年7月1日起, 个人网络支付账户也将分为三类,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  Ⅰ类账户级别最低,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身份验证简单快捷,余额付款限额为自账户开立起累计1000元;  Ⅱ类账户的客户实名验证强度相对较高,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10万元,单日累计限额1000元;  Ⅲ类账户实名验证强度最高,可以使用余额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20万元,单日累计限额5000元。  当然,这个规定只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余额支付,若超过了限额还可以使用银行卡网银或快捷支付。  3、史上最严银行理财新规  7月27日,银监会正式下发各银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意见征求稿)》,被称为史上最严银行理财新规。意在去金融杠杆,推动资金脱虚向实。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业务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占总存款的18%。  新规要求如下:  ①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投资股市,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除外,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也就是说,只有面向高净值人群发行的理财产品才能投资股市。  ②将银行理财业务资质分综合类和基础类两大类。基础类理财业务不得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  ③限制杠杆。商业银行每只理财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40%。  ④禁止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不过,这类产品目前只有部分小银行有,体量极小。  4、信用卡费率无封顶,养卡成本提高  根据央行新发布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自2016年9月6日起全国各行业POS机费率将统一调整为借记卡0.5%,20封顶,信用卡0.6%无封顶。  信用卡费率封顶取消,套现和提升额度都将增加难度,业推高了养卡成本。原本搞个封顶机,刷个几万几十万出来,只需要给银行二三十元的手续费,但现在上不封顶,大额刷卡的成本增加了几十倍,对于养卡人来讲太不划算。  5、银联关闭香港保险业务通道  中国银联于10月29日凌晨0点起,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银联卡在港刷卡不适用于缴付人寿保险及万用险保费,只适用于缴付意外保险,适用范围为香港银联卡商户的保险公司。此外,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得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12月10日,VISA和万事达也不再接受内地客户缴付保费,内地投资者只剩下美元现钞或开设香港本地账户这一个办法。  6、澳门将调降银联卡ATM每日提款限额  消息称澳门准备将银联卡在当地ATM机的提款限额从目前的10000澳门元降为5000澳门元,预计12月10日生效。澳门降低ATM机每日取款上限,恰逢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遏制资金外流。  7、广东严禁银行资金买非持牌机构非公开融资产品  广东银监局于11月30日下发一则通知,明确禁止银行将非持牌金融机构列为同业合作交易对手,不得为非持牌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提供违规担保,严禁银行资金购买非持牌金融机构非公开发行的融资产品,辖内银行对同一企业发行的金融产品,要设置购买额上限,严禁单只产品购买额超过该只产品发行总额的规定比例。  8、证监会严处场外配资,开4.8亿罚单  疯狂的场外配资,催生了2015年的大牛市,证监会对于杠杆配资业务的打击,也导致股灾的发生。从去年起,证监会开始严厉打击伞形信托、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直到现在也没放松力度。  2016年12月,证监会宣布了对去年场外配资违规案件的处罚,恒生网络、同花顺、铭创公司等3家网络公司和多家资管公司遭到严厉处罚,共计罚款4.8亿余元。最惨的是恒生电子旗下的恒生网络,作为场外配资的重灾区,其被罚没4.4亿元,甚至不排除破产清算可能。  12月6日,网络疯传监管层正严查温州各大券商配资事项,并称银河证券温州市锦绣路营业部负责人被扣押,全部营业部员工的电脑及手机遭强制没收,随后被银河证券温州营业部辟谣。  9、债市开启最严去杠杆  12月10日消息,中登公司、上交所、深交所联发《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指引》,禁止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甚至连QFII和RQFII也排除在外,最高回购杠杆比例不得超过80%。  10、期货市场暴涨,监管层动作频频  今年3月、4月、10月,期货市场经历了几波暴涨,铁矿石涨了136%,焦煤涨了230%,一些对冲基金也开始提供保证金融资,让投资者进行杠杆化押注。  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也频频上调手续费和保证金标准,限制特定客户开仓交易等。11月8日,大商所上调焦炭、焦煤品种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至11%,涨跌停板幅度调整至9%。郑商所上调了玻璃和硅铁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至7%,上期所也上调了螺纹钢和橡胶期货的交易手续费。  11、保监会严查险资,恒大人寿、前海人寿被叫停相关业务  先有宝能旗下钜盛华强势持股25%举牌万科,后有前海人寿突然持股格力,再有恒大持股万科14%以及恒大人寿在股市掀起的风波,野蛮人举牌和险资炒股引起广泛关注。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市场上出现了“野蛮人”、“妖精”和“害人精”,用来路不明的钱从事杠杆收购,变成行业的强盗。矛头直指宝能系、恒大系。  随即,保监会派驻检查组进驻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12月5日叫停前海人寿的万能险新业务,以及叫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12月9日,保监会再出手叫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房产去杠杆  12、房价疯涨引来21城限购限贷  2016年初,央行大放水,没想到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造成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为房贷)占比一度突破100%,创下历史新高。  7月,中央声明将“抑制资产泡沫”,于是到了国庆节期间,先后21个城市加入限购限贷大军,主动抑制房价疯涨,提高居民杠杆门槛。但限购政策并没能立马产生明显效果,于是上海、天津和杭州在11月再次升级限购政策。  部分热点城市限购限贷政策↓↓↓  13、银监会限制理财资金流入房产领域,严查16城房贷业务  10月21,中国银监会召开的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提出,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11月,银监会正式下发通知,对房价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项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以及理财资金是否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16个热点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天津、福州、武汉、郑州、济南、成都。  14、北京、成都升级二手房资金监管  自2016年12月15日起,北京市东城、朝阳、通州、顺义、昌平、大兴等6区实行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监管范围覆盖全北京市。文件中特别强调,房产中介不得私设二手房监管账户代收代付交易资金,不得侵占、挪用交易资金,不得利用客户资源和信息优势强制提供担保、金融等相关服务。  12月7日,成都也出台存量房资金监管相关规定,规定房产中介不得直接或间接代收代管存量房交易资金及定金,不得额外收取服务费。成都的资金监管服务目前仅提供自有资金的服务,尚不包括贷款资金。          企业去杠杆  15、债转股成企业去杠杆方向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均表示愿意申请成立债转股子公司,以参与到“去杠杆”的进程中。各家银行方案基本一致,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左右,成立专门经营债转股的投资子公司,按有关规定,实施债转股。  12月9日,首例央企债转股——中钢债务重组方案正式落地。由中行、交行等六家银行对与中钢集团本息总额600多亿元的债权进行整体重组,开创了中国大型央企债务重组的新范例。  16、国企央企兼并重组动作频频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兼并重组在今年更是频繁,成为去杠杆的另一途径。截至12月9日,央企数量降至102家,而国资委在明年的目标是100家以内。  2016年部分兼并重组的国企央企↓↓↓          政府去杠杆  17、PPP规模升级,但瓶颈依然存在  PPP是2013年以来政府力推的投资模式,也成为政府去杠杆的创新路径之一。截至2016年8月,全国PPP项目入库数量达10471个,入库金额12.48万亿元。但如此之多的项目,融资成功比例并不高,发改委前两批PPP项目总签约率为35.1%,且10亿元以下的PPP落地率较高。  PPP入库项目数量&金额↓↓↓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18、中央不再兜底地方债  11月14日,国务院公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  分析称此次政策明确了相关方的责权利,使得地方政府在举债之前要先想好偿还问题,倒逼地方规范举债,从而起到去杠杆的作用。      3去杠杆成效如何?  从以上17条动作来讲,高层是动了很大心思要去杠杆的。1月的央行大放水,造成资金流入哪里,那里就会产生杠杆,“去杠杆”的政策也跟着资金皮鼓后面跑,从银行到期货、从房地产到股市,一轮接一轮。  你只能感叹“自己加的杠杆,跪着也要去完”……  但没人能预测资金会涌入哪里,没人能预测到房价会突飞猛涨,很多举措看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或者为时已晚了。  比如,对银行资金的监管加强,理财资金不能去股市,但房价涨了又跑向了楼市,逐利的本性没法让它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比如,21个城市的限购政策,依然是滞后的,央行不会想到1月放的水大部分进了房地产,而且涨上来的依然是一二线城市,只能亡羊补牢;  比如,险资玩起了炒股,甚至比券商玩的都要好,一时间股市变成了险资的后花园,提前抢占了养老金的山头,这才惊动了证监会、保监会;  比如,政府力推的PPP,项目动辄几十亿、上百亿,项目体量过大且期限长,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太高,成本回收时间太长,有心无力;  有着切身体会的是,资金管制越来越严。人民币贬值和外储大量流失的背景,使得资金监管更为严厉,从银行账户的限额、到银联卡的受限、再到理财资金投向限制等,限制力度只会越来越紧。  而从实际的数据来看,去杠杆效果也不好。截止到三季末,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值达13.4万亿元,较一季度已翻翻。而因为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推高,年内社会融资总量的同比增速一度高达88%,增速并未减缓。  2016年社会融资总量↓↓↓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长13%;企业债券增长28.5%;委托贷款增长21%;信托贷款同比增长9.8%,主要的杠杆品种都跑赢GDP。即便考虑到2%的CPI增速,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仍然快于经济增速。  当债务增速快于GDP的增速时,很难说宏观层面的“去杠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后记:  杠杆的本质是债务,去杠杆即去债务、降低负债率。高层提出去杠杆的本意,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尤其是“僵尸企业”)。减少借债增加直接融资,是去杠杆的直接方式,这就需要一部分人或企业来出借资金,承接负债,或者既有的债权人通过债转股降低负债。  本想向实体经济输血增加的流动性资金却跑偏了方向,巨量资金“脱实向虚”,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居民甚至企业加大了杠杆冲进楼市,保险等机构加大杠杆冲进股市,原本要救的“僵尸企业”却无人问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中国去了哪些杠杆?